第六章2006.12.11 交通工程概論第六章交通島 交通工程手冊解釋 (交通部2004.1.16頒版) 教授:老師2006.12.11第六章、交通島 6.1.1.定義﹕交通島為車道間之特定區域,用以區分方向、分隔快慢車道、供習人穿越道路時作為臨時庇護及設置交通管制設施。其設置方式可為凸島、凹低帶、標記與緣石或標線等。6.1.2.基本要求一、減少車流的交織以利降低交通衝突二、符合人類反應的時間三、意義統一清晰與易懂 (迅速可辨讀) 6.1.2.目的運用交通島將平面交叉路口之複雜交通導入有規則的路線,分隔導引或管制可能發生衝突之地點,以增加交通流量或容量,以維持交通秩序,促進交通安全, 進而提高道路服務績效。6.1.3.交通島分類概述如下列(名詞解釋)一.分隔島(計分有中央分向島與中央分隔島和快慢車道分隔島等三種)二.槽化島三.庇護島 四.圓環6.2.1.交通島概述公路分叉之種類道路平面交叉路口,為發生交通衝突與擁擠最頻繁之處。由於交叉路口之交通運行有穿越交通及左右轉向交通而造成交通互相衝突。為減低此種衝突,可藉交通島之設置,以槽化交叉路口,確保有秩序之交通流動增加交通容量,促進安全。交通島之配置,應以導引行車路線自然與方便為原則,設有交通島之交叉路口,其大小、形狀與長度,以使駕駛人能逐漸改變其行車速率為準。 公路交叉之種類 公路與其他道路或鐵路相交叉者稱為公路交叉,公路交叉可分為平面交叉與立體交叉二種。一.平面交叉者,乃公路與其他道路或鐵路在同一平面上相交叉;二.立體交叉者,乃公路與其他道路或鐵路相交時,在其上跨越或在其下穿越之。高速公路與其他各級道路交叉,均應採用立體交叉方式。設計速率在每小時八十公里以上之高速公路與其他各級道路交叉,宜應採用立體交叉方式。 其他︰其他公路相交,採用平面交叉或立體交叉,但需考量路口交通特性、肇事率、幾何條件等因素。道路平面分叉之種類一、主要型式 室內設計依其交叉道路之多寡分:1.三路交叉2.四路交叉3.多路交叉 三路交叉示意圖四路交叉示意圖多路交叉示意圖(五路口以上) 非槽化式平面交叉路口示意圖二、依其平面交叉處理方式可分為: 非槽化式槽化式(包含轉向道式與環狀式) 加寬式槽化式平面交叉路口示意圖 加寬式平面交叉路口示意圖 6.2.2.交通島之規劃原則 交通島設計由於交叉路口之地形、交通量及以往肇事記錄等情形不同,而有不同之設計,設計者應視需要設置交通島之原因以定其型式,而達到要求之功能。一、交通島規劃之基本原則(2006.12.11考)(一)槽化島的配置,應能導引行車路線的自然與方便。(二)應能明確使駕駛者進入交叉路口的行駛路線,無需作短時間之選擇。(三)設置少而佈置良好的大槽化島,較多而雜亂的小槽化島為佳。(四)在接近叉路口處須作充分處理,用以指示行車路線。且須具有足夠長度,並設置警告及導引行車方向之安全設施,供駕駛者逐漸改變其行車速率及增進行車安全。(五)車道寬須等於或寬於公路與街道標準,同時,其半徑必須足夠設計車輛運行。二、交通島設置之主要功能(一)縮小衝突範圍或減少交叉點交叉路口如全部舖設路面,則駕駛人有較大自由度,無所適從,易生衝突,須藉設置標線或交通島,使衝突之範圍縮小或減少交叉點,以便控制。 交叉路口槽化前、後之衝突範圍比較示意圖 可以減少衝突的面積(二)使穿越車流為90°或近於90°相交兩個相互穿越之車流,交角為直角或75°~105°範圍最為理想,其優點為:1.減少衝突之範圍或減少交叉點。2.減少對向車輛交叉的時間。3.減低相對速度與衝擊力。4.使駕駛人可選擇有利的條件以判斷安全通過的時間。如下圖將車流改為近於90°穿越。車輛在無併流和無交織情況下運行示意圖(三)使車輛以小角度匯入 利用設置交通島使併流交通有較長之路段與時間,徐 會場佈置徐匯入交流,以免阻斷主線之交通或減少其容量。如下圖所示。例如高速公路的應用小角度併流運行示意圖 (如交流道之匝道匯入主線)(四)減緩車輛速率 以彎道式或漏斗式槽化設施以達減緩車輛速率。如下圖所示 (五)交叉路口設置之轉向車道及行人庇護島,可供交叉車輛、轉向車輛、騎腳踏車者及行人暫時停留以等候跨越或轉向 運用槽化設施供作庇護區示意圖 (六)分散可能衝突之點。為避免各轉向車流衝突過份集中於某一地點,可透過槽化島加以區隔轉向動線,藉以分散可能衝突地點 運用槽化設施隔離衝突點示意圖 (七)防止錯誤的轉向 如下圖主線為單行道,A車因交叉路口設有導向島而不致有錯誤轉向。 運用槽化設施防止錯誤轉向示意圖 (八)提供適當地點裝設交通管制或安全設施 槽化之目的在於運用交通島或其他適當方法,將發生衝突之車輛分開,或縮小及減少衝突點方式,並導引其行駛軌跡以便行人與車輛能安全而有秩序地流動。槽化之配置,就視距觀點而言,不應設於平曲線或凸型豎曲線上,若因受路權限制而無法避免時,則應力求平整,以增加視距,促進安全。平面交叉之交角以直角為宜;斜交時,其交角宜在60°以上。 槽化設計的考量 槽化設計時除應考慮前述之規劃原則外,並應分析人、車在交叉路口之動線,以了解交叉路口交通之型態與特性,以便作最適當之設計,有關下列因素應予考慮。一、人的因素‧駕駛習慣。‧駕駛人的抉擇能力。‧駕駛人之期望。‧抉擇與反應所需之時間。‧人車運行之自然行徑。‧行人使用之習慣。二、交通因素‧設計容量與交通量。‧設計每小時轉向交通量。‧車輛的大小與操作特性。‧交叉路口內之運行方式(分出、併入、交織與穿越等)。‧行車速率。‧大眾運輸。 ‧肇事記錄。三、道路之實質因素‧鄰接土地之性質與使用。‧交叉路口處之道路縱坡度。‧視距。‧交叉角度。‧可能?有巢氏房屋蘇薵滌炾儠d圍。‧變速車道。‧幾何設計。‧交通管制設施。照明。‧安全設施。‧橫斷面設計與路面種類,以及路權範圍等。四、經濟因素‧改善所需之經費。‧對鄰接地區可能產生的商業或居住環境的影響。 ‧能源之消耗。 五、景觀因素‧綠帶植栽。‧行道樹。‧街道燈具。‧人行道舖面。六、環境因素‧濃霧。‧雨季。‧霜或雪。‧林蔭大道。 槽化方式可分為以下四種:一、利用標線或路面標記槽化二、利用槽化島槽化三、利用路面加寬槽化 四、利用圓環槽化 一、利用標線或路面標記槽化 交叉路口槽化設計時,可利用標線繪成交通島圖型,用以分開直通與轉向之車道。槽化線線型分為單實線、Y型線與斜紋線三種,其顏色應與其連接之行車分向線、分向限制線或車道線相同。 以標線之安全島與槽化來區分車流二、利用槽化島槽化 上述利用標線槽化之方式係最經濟之方法,但因標線對不遵守交通規則之駕駛人,未能收絕對防止超越之效果,故僅適合於較單純之道路使用。平面交叉路口使用實體阻欄物做成不同之槽化島,將更能有效管制及保護車輛與行人。三、利用路面加寬槽化 若道路路權允許,為避免直通車輛受到轉向車輛之干擾,可將主要道路交叉路口部分之路面予以加寬,加寬部分之寬度至少須具有一車道,長度應按變速車道設計。 四、利用圓環槽化 環型交叉為平面交叉之一種特殊型式,適合於四條以上道路交叉之路口;圓環係使車輛循反時鐘方向運行,以交織代替直接交叉,以保持圓滑之運轉。並且規定在圓環內的車輛應先行,進入圓環之左轉車輛應依圓環的反時鐘方向先右轉為之!中央分隔帶(中央分向島)開口之設計 中央分隔帶開口長度與形狀之設計須考慮交通流量與轉向車輛之種類,同時應檢討左轉車輛在低速行駛時(16公里/小時~24公里/小時)之轉向行徑是否會影響鄰接車道(後方直行車輛與對向之來車),並複核該路口之容 辦公室出租量()是否足夠。分隔式公路在交叉路口之分隔帶開口的最小設計,視分隔帶末端之形狀及寬度、設計用車、控制半徑等而異,分隔帶末端之形狀計有半圓及彈頭式兩種,彈頭式乃由內後輪轉向軌跡所產生之兩對稱圓弧,及該二弧內切一半徑0.5公尺之圓所組成。其優點為適合車轍轉向行徑,較半圓形減少交叉舖面,及減少開口長度。我國「公路路線設計規範」對中央分隔帶開口之規定如下: 一、中央分隔帶開口,應依交通量及設計車輛種類而定,使符合車輛行駛軌跡,其側向淨距宜保持0.25公尺以上。二、除支線路面有8公尺以上寬度之路口,備有救護車之醫院大門口,消防隊等外,原則不開口。專供汽車迴轉及慢車、行人穿越者,其間距不宜小於300公尺,市區道路視實際情況斟酌處理。三、路口處中央分隔帶最小開口長度,不得小於叉路全寬且不小於行車道加2.5公尺,亦不得小於12.5公尺。特殊情況或專供車輛迴轉之中央分隔帶開口不受此限。一、槽化島的種類 槽化島可分為導向島、分隔島及庇護島三種:(一)導向島:用以引導車輛轉入適當的方向,其形狀一般多為三角形,如下頁圖所示。圖 (a)之設計專為右轉而設,此種形式,主要係供轉向半徑較大,交叉路口面積較廣之處採用,同時,行人與轉向車輛相交頻繁的交叉路口使用;圖 (b)、(c)係為左轉而設,可應用於三路交叉路口,或單行道之起迄點。 導向島設計示意圖(二)分隔島:用以分隔左轉車輛與直通車輛並可管制左轉車輛之轉向,其形狀可為淚滴形或長條形。最常應用者為分隔左轉車輛,以利直行交通。下一頁圖為若干種分隔島設計。 又如圖 (a)所示,分隔島設有左轉減速車道,使左轉之車輛進入減速車道將速率降低於端點停止,待駕駛人認為安全後,始加速左轉。圖 (b)中所示者設有左轉加速車道,使左轉之車輛左轉進入加速車道後,加速進入直通車道,以免阻礙直通車道之交通。圖 (c)中所示者設有左轉之加 開幕活動速及減速車道。三種設置均有利於交通之流暢。 (三)庇護島:用作行人及騎腳踏車者穿越時,臨時暫停庇護之用。導向島及分隔島若作成屏障式(高出地面約十五公分但也要考量到殘障人士行車等的使用亦需有斜坡設置)均可兼作庇護島。下頁圖所示者為行人庇護島之一例。 二、槽化島大小及型式設計應注意事頂 (一)平面交叉路口槽化設計應避免太多過小的槽化島,槽化島的最小面積應在7平方公尺以上,若槽化島為三角形時,其邊長最好有4公尺以上,若為長條形時則其寬度至少應0.5公尺,最好在1公尺以上,長度應超過6公尺。(二)分隔島之形狀與尺寸,視地形而定,其週邊並圍以緣石,如不兼作庇護島使用時,可以路面標線或凸起之金屬代替之。 分隔島如無需考慮保護行人,週邊可設置低而傾斜(不超過45°)之緣石,其高度為15公分至20公分;如需考慮保護行人,緣石面應略呈垂直,其高度以20公分(十五公分亦可莫讓孩童跨上不便)為準。(三)環形交叉中心島緣石應採用傾斜式,傾斜度不得大於45度,高度以15公分為準,緣石面應加漆反光標線,但需考慮行人或古蹟等建築物之安全時,緣石得改為垂直式,高度得視實際需要酌予增加。 (四)行人庇護島高度以20公分為準,迎車面之端部應有堅固之防護設備,並得繪槽化線。如設置無障礙缺口,其寬度至少需1.2公尺,長度以行人穿越道之寬度為準。(五)行車道設有內側或外側路肩時緣石應設於路肩外。若未設置路肩時則緣石面至行車道邊線之退縮距離宜大於0.5公尺,最小不宜小於0.25公尺。緣石起點處之退縮距離宜大於1公尺,最小0.5公尺。(六)緣石露出地面高度大於20公分時,其退縮距離應按前述規定增加0.25公尺。輔助車道 輔助車道為接近道路交叉路口處所設置之路面加寬部分,供駕駛人自轉向道駛入直行車道,或自直行車道駛入轉向道時變更速率之用,適用於高速及交通量較大之主要交叉路口。 輔助車道可分為加速車道及減速車 土地買賣道,前者係直行快車道旁之輔助車道,專供車輛自交叉道路經轉向道轉彎後加速之用;以減少併入時之相對速度差;後者亦為快車道旁之輔助車道,專供車輛減速以便進入速率較低之轉向道。輔助車道計包括加減速車道、左右轉專用車道,每車道寬度應大於3公尺以上。一、減速車道平面交叉處,轉向車可停留等候者,其所需減速車道之長度,依「公路路線設計規範」之規定如下:‧等待長度:依交通需求設定,最小20公尺。‧車道寬度漸變比例規定如表6.2.8。‧減速長度(包括車道漸變段)規定如表6.2.9。 ‧減速車道之縱坡度大於2%時,其長度應按「公路路線設計規範」修正。 二、加速車道 平面交叉處,轉向車可停留等候者,得不設加速車道。如需設置加速車道時,應依照「公路路線設計規範」之規定辦理。三、中央左轉專用車道 不論有無交通號誌,若左轉交通由直行交通分出時,宜考慮設置中央左轉專用車道。車道長度包括減速車道長度及等待長度,減速車道所需長度按表6.2.8減速車道所需之長度設置。等待長度則需考慮將等候左轉之交通量,等待長度最短需20公尺。中央左轉專用道之寬度與直通車道同寬,若中央分向島寬度較窄且需設置號誌時,左轉專用道寬度可縮至3公尺。 四、右轉專用車道 由於右轉車輛之速率通常均略低於左轉車輛,故右轉專用車道所需之長度及車道寬度可比照左轉專用車道辦理。交通島漸近端之處理 交通島漸近端必須作妥善之處理。可運用路面標線、標誌、照明、危險標記、反光導標、防撞或其他設施,以便能預先提示駕駛人,以達到安全與方便之目的。一、交通島漸近端處理應注意事項 (一)交通島鼻端設置時應注意之事項1.不得自駕駛人行近路徑之左側向右方伸出,應自左側向後退縮約60公分。2.儘量避免設於平面曲線段或坡頂處。3.須設於不能超車之雙黃線之後,雙黃線之長度不得小於45公尺。 4.面對行車方向須設反光之「靠右行駛」標誌及有關標線、導標及標記;如 室內設計果交通島在漸近端甚窄時,標誌宜設於距離鼻端6~9公尺處。在市區設置時所需分向島最小寬度宜為1.2公尺,在郊區宜為1.5公尺,以使該標誌兩側與車道間有30公分之側向淨空。(二)行近交通島所需之視距,至少應與設計行車速率所需之安全停車視距相等。 (三)交通島設置在直行車道右側時,如直行車道右側設有路肩,則交通島應設於路肩外,如無路肩時,則需退縮0.5公尺為宜,但不得小於0.25公尺,交通島起點處之退縮距離宜大於1公尺,且不宜小於0.5公尺。(四)交叉路口處轉向道所有曲線行徑最好採用漸變曲線。(五)槽化交叉路口應有反光設施。(六)如行近或駛離交通島之路面為漸縮形,其漸縮比率宜採15:1。(七)交通島鼻端三角地帶應按規定標繪標線,並設標記或導標顯示整個交通島之輪廓 平面交叉路口槽化設計之基本型式 平面交叉路口槽化設計之基本型式,依據交叉路口型式可分為三路交叉、四路交叉及多路交叉。其設計必須順應車輛及行人交通的意願,而得自然與便利的行程。一、三路交叉之槽化 三路交叉有T型及Y型兩種,此兩者可視為同一類型;若T型交叉路口中之路權足夠,其槽化設計大都在次要道路上近交叉口處設置一分隔島將次要道路的兩向車輛分隔,在分隔兩側各設一導向島以引導轉向車輛;幹道之兩向車道間另設置輔助車道,使由幹道轉至次要道路或次要道路轉入幹道之車輛在此變速,以順應交通 三路交叉路口槽化設計示意圖T型交叉路口槽化設計示意圖 Y型交叉路口槽化設計示意圖相鄰且錯開T型交叉路口槽化設計示意圖二、四路交叉之槽化 四路交叉為最常見之交叉型式,依其交叉角度,轉向交通量及路權範圍而有不同的槽化設計型式。下頁圖之槽化設計適合於幹道與次要道路交叉,用地足夠之地點;在交叉點四角隅處各設一三角形導向島以形成右轉之轉向車道及變速車道,引導車輛減速進入次要道路或加速進入幹道。幹道之中央分向綠地各設一左轉專用道,使左轉車輛進入等候左轉,以免阻礙直通 房地產車道之交通。 四路交叉槽化設計示意圖 下頁圖表示兩雙向公路斜交之槽化設計,在交叉點之銳角部分各設置三角形交通島形成兩個雙向轉向道,促使左右轉之車輛容易完成轉向,免除交叉點轉向之困擾。 四路交叉槽化設計示意圖(斜交)下圖之槽化設計適用於某象限部位之左右轉交通量特別大,於該部位設一分隔式斜道。 三、多路交叉之槽化 多路交叉之槽化除須考慮交叉點之地形及各路之雙向交通量與轉向交通量外,尚需考慮是否可將某些道路之交通量引開以避免過度集中而造成混亂。下頁圖為六路交叉之槽化設計,圖6.2.34為單點式交流道之槽化設計,將斜向之兩路各以一導向島分隔成單向交通引導進入交叉點之車輛遠離交叉點。多路交叉槽化設計示意圖 單點式交流道多路交叉槽化設計示意圖交通安全措施 6.3.1 照明所有交通島及供車輛行駛之路徑,在夜間以設置足夠的照明或反光設施為宜,使駕駛人能自相當距離的遠方確認路況,適時採取通當的應變措施。交通島及鼻端在行人或車輛容易產生危險的地點或易遭碰撞之構造物前尤應加強照明。6.3.2 標誌 交通島臨近路段交通運行之安全性與效率性,端視道路幾何設計之考慮是否恰當。交通島之佈置及車輛行駛之路徑需藉適當的標誌以提供駕駛人確切的訊息,警告危險的物體或地點,協助駕駛人做及時正確的反應。標誌規劃、交通島佈設與道路幾何設計應作整體考慮,一併設計與施工。 一、大多數既成的交通島可應用標誌以增進其安全性與效率性。二、交通島鼻端面對交通路徑處必須設置適當的標誌或危險標記,且該處應有足夠的照明或反光設施。交通島設置標誌時,其寬度至少宜比標誌寬度大30公分以上。在長條型交通島之前端應設置反光標記。三、交通島鼻端設置標誌之原則如下:(一)靠右行駛標誌:用以告示駕駛人必須靠分向設施之右側行駛,視需要設於分向設施之起點。(二)分道標誌:用以促使駕駛人注意分道行駛,設於交通島之鼻端。 (三)指示標誌:大型交叉路口設有多處交 酒店兼職通島時,應在適切地點設置指示標誌,用以指示路徑、方向及站名,以利駕駛人易於識別。四、標誌設置地點須從交通島之鼻端退縮以減少可能被車輛撞擊;郊區公路設置標誌時,其設置位置可從鼻端退縮6~9公尺,但仍應維持可供駕駛人容易辨認及選擇正確之行駛路徑。若設置地點易遭碰撞時桿柱宜採用脫離節口之設計。五、大型交叉路口槽化時常需設置多個交通島,對次要之交通島或分向島及分隔島之中間路段等地點可免設標誌,以免造成混雜,此時可在這些交通島鼻端設置危險標記。六、通常豎立標誌之交通島周圍須設置緣石。利用槽化標線處不宜設置標誌。 七、交叉路口槽化時為了適當地引導或管制車流,常採用禁止右轉、禁止左轉、禁止進入、單行道及遵行方向等標誌。6.3.3 標線 適切的路面反光標線及路面標記設施能提供駕駛人連貫性之引導及警示系統,以增進交通島之功能。與交通島相關之標線,包括路面及緣石標線、危險標記、反光導標及路面標記等。 標線應用之原則一、交通島鼻端之三角地帶,亦可配合設置隆起之粗糙路面或裝設標鈕,或漆繪白色或黃色之反光標線,明顯地表示出行駛路線與交通島之輪廓。二、交通島外圍之緣石或路面標線,必須為白色或黃色反光材料,以顯示其行駛路線與分隔帶。三、使用危險標記在交通島之鼻端,以顯示隆起之緣石,即使該處已設有標誌,亦須設置。四、佈設反光導標或路面標記可使交通島之輪廓及車輛行駛路線在夜間能為駕駛人辨認。公車彎的交通島或緣石之設計 當公車彎的交通島或緣石在設置於近交叉路口處,僅容納一輛車停靠時,站台最短長度為20公尺,每增加一輛,應增長15公尺。當公車彎設置在路段中央,僅容一輛公車停靠,站台最短長度25公尺,每增加一輛,應增長15公尺。公車彎減速區車道之長寬比率不得小於5:1,加速區車道不得小於3:1。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酒店打工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e71uert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